馬未都書桌上這對核桃是圈內的傳奇
馬未都的大名,別的圈可能沒啥感覺,但對于文玩圈和古玩圈來說,真是如雷貫耳了。馬未都先生作為國內知名收藏家,更是國內首位創建民間私人博物館的館主,在文博圈,可是有著泰山北斗一樣的地位。
一般出現在他身邊的東西,總是備受矚目,之前馬未都先生在微博曬出一組自己的書房照片,桌上出現的一對核桃,一下子就抓住了老盤的眼球。這對核桃很明顯已經上了包漿,在老盤仔細觀察之下,基本上能確定,該核桃是在圈里都頗富盛名的——沈陽雞心。
據說沈陽雞心的原樹樹齡都有百年歷史了,種在沈陽市園林植物標本公園內,已經隸屬于保護類古木樹,歸沈陽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所有。因為世人對它的重視,以樹冠投影及其以外五米均為保護范圍,所以這顆老樹目前的長勢還算不錯,并且嫁接它的品種也已存活。
沈陽雞心的外形可以說是標準的“雞心”樁形。大高樁、部分成柳葉樁,大高尖兒,尖部很細,部分虛尖明顯,橢圓形平底,底小,氣門大小中等且呈菱形,臍部發軟但不會漏,棱子中等偏薄,略微有點寬,溜肩大長肚。沈陽雞心的紋路呈網狀,也有人稱這是珊瑚紋理,有主筋,軟皮質,皮質不錯,上色很快且走色紅艷透亮,骨質俱佳,打手感杠杠的。
重要的是,有實際接觸過沈陽雞心的朋友,都反映這種核桃幾乎不出白茬,為啥呢,因為沈雞紅的快呀,而且玩出來很通透!
沈陽雞心的老樹,每年坐果能達300個左右,由于老樹它本身的特殊性,不存在包樹的可能,個人上樹去采摘更是天方夜譚,玩友是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少量獲得的。不過沈陽雞心因為配對幾率低,加上稀有和傳奇性,價格確實偏高,據說能大三位買到都是走了大運。近兩年嫁接品種是有了,能上市估計也極少,還是冒牌貨居多,總之是屬于可遇不可求系列。
以馬未都先生的地位和身價,想必桌上那對沈雞,應該是貨真價實的真品沒錯,小編是接觸不到了,只能是隔著照片瞻仰一下了。
其實就算買不到沈雞,雞心核桃的品種可多著呢,作為中國最具有代表且歷史久遠的品種之一,傳世比列那可是相當大的。連解放前出版的《工藝核桃譜》都有過對雞心核桃的描述;更有文人雅客這樣贊美它:“麗嫻亦佳人,珠光欺寶玉”。
現在市面上比較多見的是河北嫁接雞心,骨質堅硬,上色偏慢。小編覺得,這上色慢不慢真不是最重要的,關鍵是皮質好不好,而且以雞心核桃整體的優異品質,盤到后期的色澤,真不是一般核桃能比擬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