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的綠松石是什么樣子的?
綠松石與和田玉、獨山玉、岫玉共稱為“中國四大名玉”,其歷史之久,自遠古神話起源,元明清始終作為彩寶出現,清朝綠松石是貴族界流行的飾品元素。
在我國,綠松石最早并不叫綠松石,宋元明時期,綠松石稱“碧殿子”“碧靛子”“碧甸子”,簡稱“靛子”或“甸子”?!熬G松石”的名稱始見于清朝早期文獻中。寶石學一代宗師章鴻釗在《石雅》中記載:“中國綠松石之名始于清,甸子之名始見于元,元史作‘碧甸子’,或‘云朗甸子’,即為綠松石?!笨梢娗宄G松石已頗為流行。
綠松石因形似松果,色近松綠,故被稱為綠松石。據《清會典圖考》記載:“黃帝朝珠雜飾,惟天壇用青金石,地壇用密珀,日壇用珊瑚,月壇用綠松石?!背思漓雸龊虾突实鄢橥?,清朝綠松石在后宮妃嬪和官員朝珠上都有所展示,十八子以及鼎器、寶盒等表面裝飾上也用到了綠松石,可見清朝綠松石在貴族階層的時尚度很高。
清朝綠松石的流行基于當時綠松石開采使用率較高。在《湖北通志稿》《鄖縣府志》中記載:此地古采坑分布密集,采礦時代相當古老。丫角山礦口還曾出現在清朝皇帝的御批中,這證明了清朝綠松石開采得到了國家的認可。中國農商部廖樹勛在1916年的《襄陽道綠松石》報告中記述,直到清代光緒年間此處綠松石原料除國內使用外,還銷往印度、士耳其等國。
如今不少影視劇中,清朝帝后和妃嬪的用具中用上了綠松石元素,這些多少能看出清朝綠松石在貴族階層日常生活中出現頻率高,流行時尚度高。